中國在過去的二十年里,在公眾健康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 包括預期壽命的增長、 兒童死亡率的下降, 以及諸如肺結核和下呼吸道感染等傳染病的下降。但是, 與這些成功伴隨而來的是非傳染性疾病以及諸如吸煙和高血壓等健康風險因素的增長,這些問題可能會給中國的衛(wèi)生系統(tǒng)造成顯著的沖擊。
這些由來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北京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和美國華盛頓大學衛(wèi)生指標和評估研究所 (IHME)的專家和學者提供的研究結果發(fā)表在最新一期的《柳葉刀》(The Lancet)雜志中。
這些數(shù)據(jù)來自“全球疾病、傷害和危險因素負擔研究2010 (GBD 2010)” 。這項研究由華盛頓大學健康測量與評估研究所(IHME)牽頭,囊括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論文對比了中國20國集團中的其他國家, 凸顯了中國在衛(wèi)生健康方面的急劇變化及其在相關層面與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更加類似的原因。舉例來講,在考慮了人口結構以后,中國2010年的60歲以下死亡率低于20國集團中的所有新興經濟體,僅略高于美國的同期水平。
在1990年,中國的健康狀況與包括越南和伊拉克等在內的許多發(fā)展中國家非常類似。當時,導致中國健康損失的主要疾病是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COPD)、下呼吸道感染、中風、先天性畸形和新生兒腦病。然而20年后, 這些情況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在2010年,中國健康損失的主要原因是中風、缺血性心臟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腰背疼痛,和道路傷害。
雖然中國女性吸煙率屬全球最低之一, 但中國男性吸煙率高達52%,為全球最高之一,而且高達72%的人口受到二手煙影響。中國疾病負擔論文的主要作者之一,北京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教授楊功煥說:“煙草是在中國排名前三的健康風險因素之一。自1990年以來,吸煙導致的死亡數(shù)在我國增加了近30% 。強有力的煙草控制措施是公共衛(wèi)生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2010年,中國最主要的健康風險因素除了吸煙、不良飲食結構/習慣和高血壓以外,還包括環(huán)境空氣污染和家居空氣污染。隨著由飲食和其他個人行為導致的疾病比率的增加, 非傳染性疾病在比重也在擴大。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和中國疾病負擔論文的主要作者王宇認為,城鎮(zhèn)化和老齡化是非傳染性疾病的急劇增長背后的兩個重要驅動力。伴隨糖尿病、肺癌以及缺血性心臟病死亡的上升,非傳染性疾病死亡的人數(shù)不斷增多。
在非傳染性疾病中, 與其他高收入的國家相比,中國的癌癥情況相對來講比較特殊 。在2010年, 中國女性的乳腺癌死亡率低于20國集團中大多數(shù)的高收入國家, 這其中包括美國、英國和日本。但是,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大腸癌都是在中國位列前15位的早死的主要病因。非傳染性疾病正在成為中國一個越來越重要的問題。
同時從1990年到2010 年, 傳染性疾病、孕產婦和新生兒疾病下降了59%, 兒童死亡數(shù)從100萬左右減少了近80%到21.3萬。自1990年以來,死于痢疾和下呼吸道感染的5歲以下兒童減少了90%以上 。
中國疾病負擔論文的作者之一,華盛頓大學健康測量與評估研究所的助理教授王海東提到:“1990年到2010年間,中國的預期壽命從69.3歲提高到了75.7歲。在降低兒童死亡率方面,也是全球最成功的范例之一:在過去20年間,中國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一直以每年約6%的速度下降, 而在最近的10年中這種改善甚至在加速。
在包括濫用藥物、自殺等在內的對青年人有顯著影響的行為上,中國優(yōu)于大多數(shù)國家。在全球范圍內,20到24歲的年齡段中濫用藥物者在1990年和2010年間增長了38%, 而在中國則下降了5%。就自殺而言, 在過去的20年中,中國年輕女性自殺率急劇下降了75%, 年輕男性自殺率下降了49%。 然而全球而言,年輕女性自殘導致的疾病負擔僅下跌7%, 同年齡段的年輕男性的自殘導致的疾病負擔則增長了18%。
“中國在減少一些傳染性疾病導致的死亡和殘疾方面取得了非凡成就 。中國在這些領域的成功給其他發(fā)展中國家樹立了榜樣。”健康測量與評估研究所主任Christopher Murray教授說,“年度疾病負擔評估將允許中國在國際對比中更好的把握自己發(fā)展和改善的進程,并由此更加妥善地明確政策的優(yōu)先之處。”
檢測咨詢請撥打:020-89209195 傳真:020-89209065 客戶服務應急電話:18022399778 18924300161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qū)福場路5號富力金禧商務中心2008室 郵編:510220 E-mail:Arthaitesti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