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工業明膠或流入食品領域。筆者昨天從國家質檢總局獲悉,全國質監系統已立即對食品加工環節使用明膠情況和所有明膠生產企業進行徹查。筆者昨天從省質監局獲悉,在央視毒膠囊事件曝光后,該局高度關注,并積極采取預防措施組織對食品生產加工環節食用明膠生產和使用企業開展專項監督檢查。
質監
"地毯式"清查明膠使用
筆者昨天從省質監局獲悉,自4月16日始,全省質監系統組織對食品生產加工環節食用明膠生產和使用企業開展專項監督檢查,重點檢查企業原輔材料進貨驗收制度實施情況,抽查企業使用的食用明膠等食品添加劑是否符合我國相關規定,檢查企業是否存在使用工業明膠作為原料生產加工食品的違法行為。
前天下午,全省質監系統又召開加強食用明膠監管工作視頻會議,組織對我省使用工業明膠加工食品違法行為進行徹查、嚴打行動,對所有食用明膠生產企業和使用明膠的食品生產企業進行清查。
筆者昨天獲悉,國家質檢總局要求各級質監部門組織"四查",即對所有生產食用明膠的生產企業均要認真檢查,要求企業詳實報告明膠生產銷售的情況,檢查企業使用的原材料和臺賬,并抽樣檢驗企業產品。對使用明膠的食品生產企業,也需進行全面檢查,包括要求企業詳實報告使用明膠生產產品的情況,檢查企業原材料的來源、進貨臺賬、所生產食品添加明膠的用量,抽查企業使用的明膠原料。同時,對所有的明膠生產企業,包括工業明膠生產企業進行檢查,要求企業寫出自查報告,并檢查使用原料、生產加工過程和銷售臺賬。
省質監局強調,使用工業明膠等非食用物質生產食品是嚴重刑事犯罪行為。嚴禁在食品中添加工業明膠,嚴禁未經許可生產食用明膠等食品添加劑,嚴禁生產不合格食用明膠。非法添加違法行為一經查出,一律責令停產、吊銷生產許可證,并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此外,筆者昨天獲悉,省級質監部門將統一組織對轄區范圍內所有使用明膠的加工食品開展風險監測和專項抽查,若發現產品中鉻含量異常情況,將立即對該產品的生產企業進行檢查,查明原因,并分析研判。
食品業
或為省成本摻雜工業明膠
在此次毒膠囊事件中,媒體發現工業毒明膠已波及到食品行業。
最近,在網傳老酸奶和果凍涉嫌使用問題明膠事件中,就有業內人士向筆者透露,有部分不良企業可能使用工業明膠代替食用明膠。
據了解,明膠在食品、特別是零食的生產中非常普遍。筆者昨天走訪市場發現,在夾心蛋糕類產品中,好麗友巧克力派、蛋黃派中都添加了明膠;而糖果類產品中,大白兔奶糖、雪麗糍棉花糖、美滋滋葡萄軟糖也添加了明膠。酸奶類產品,不僅是老酸奶,包括伊利、光明等品牌大部分酸奶都添加了明膠。而其他一些產品中,如冰淇淋、果凍、果汁等并未添加明膠,而是添加了果膠。
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在國內,食用明膠供應缺口大,同時價格比工業明膠貴至少2/3,這使得部分不良食品企業冒險使用工業明膠。此前,明膠協會理事長王敬忠也表示,1噸正規食用明膠的原材料,價格高達2000元至3000元,而一般的皮革下腳料,1噸僅需要100元至200元。但是,進入市場后,1噸食用明膠的收購價都在2萬元到3萬元左右,不僅僅在山東,河北、江浙一帶都是假冒食用明膠的根據地。
"工業明膠與食用明膠作用相似,而價格又相對較低,因此一些企業受到利益的驅動將工業明膠添加進食品。"昨天,食品安全專家董金獅向筆者表示,目前我國對食用明膠中所含鉻含量有兩個級別要求規定,一種是不高于2mg/kg,一種是不高于1mg/kg."具體使用哪一種級別的明膠取決于企業,而不是產品,因此一些企業鉆了空子。"
據董金獅介紹,食用明膠中鉻含量很低,每千克含量只有零點幾毫克,而添加少量工業明膠之后,產品鉻含量仍舊控制在2mg/kg以內,這也使得部分企業"取巧",為省成本在使用食用明膠的同時摻雜部分工業明膠。
董金獅指出,目前單純憑借檢測鉻含量的方法來判斷產品是否使用了工業明膠是不科學的,因此應該從原料入手,層層檢驗,才能杜絕工業明膠在食品行業中的使用。他建議,國家應該修改標準,將食用明膠中鉻含量限制在1mg/kg以內,美國食用明膠中鉻含量的限制為1mg/kg,而中國標準相對較低,使得一些企業能夠“打擦邊球”。
(信息來源:南方日報)
檢測咨詢請撥打:020-89209195 傳真:020-89209065 客戶服務應急電話:18022399778 18924300161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福場路5號富力金禧商務中心2008室 郵編:510220 E-mail:Arthaitesting@163.com